10万辆事故车撑起一个IPO:b车网的“事故车之王”故事能讲多久?
11万元的保时捷卡宴、4万元的宝马3系、8000元的大众速腾……事故车市场的“骨折价”吸引了一批淘金者。中国最大的事故车拍卖平台博车网,凭借每年超10万辆的事故车交易量,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。然而,这个看似暴利的小众赛道背后,却是毛利率超60%却连年亏损的尴尬现实。小Q助手认为,事故车市场究竟是资本新蓝海,还是注定难以长大的“侏儒生意”?
一、事故车生意:高毛利背后的生存悖论
1. 市场规模:百亿级“隐秘角落”
中国事故车拍卖市场规模仅86.7亿元(2023年),预计到2028年将增至86.7万辆,年复合增长率20%。博车网以31.3%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,2023年交易量达10.8万辆,贡献公司64.2%的收入。
2. 盈利困境:高毛利≠高利润
事故车业务毛利率高达61.8%(2024年前三季度),远超二手车业务的51.9%。但公司2022年、2023年连续亏损超3亿元,2024年前三季度仅靠“节流”勉强盈利142.5万元。其核心矛盾在于:小Q助手观察到,由于上游保险公司的依赖(占比58%-71%),导致议价权薄弱;同时新能源车辆涌入导致案件均价从4.47万元降至3.76万元(同比跌16%),量升价跌趋势明显。
3. 商业模式:中间商的脆弱性
博車網作为连接保险公司与修理厂的平台, 收取佣金和服务费。但上游如大型保险公司已自建拍卖平台, 过往对其供应略有减少; 下游买家分散且议价能力弱, 导致应收账款激增227%(达到3781万)。
二、新能源冲击: 事故車市場中的灰犀牛
1 . 新能源車加速全損化
新能源车辆相比燃油车型更易发生交通事件,其维修费用也相当昂贵,因此许多保险机构倾向于直接认定为全损造成巨大压力。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电动车进入市面,再加上最新数据显示,新创办方发现两者之间价格差异显著,从而形成下降趋势。因此这些因素使得可供转让或参与转换情况较少,可持续竞争力不足。
2 . 技术适配难题
虽然通过创新技术构造评估体系,但只有20%维修厂家符合相应条件。而在资源重新整合方面,要保持成本合理并快速反应,以避免因延误造成不必要损失以及出现法律争端问题等风险。同时,还需平衡社会责任要求及建立良好口碑,有助未来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.
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