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繁花》到底好不好?
网购的《繁花》昨天到了,打开一看,这么厚的一本,682页,而且是妥妥的正版。我买的是长江文艺版的批注本,定价98元,网购仅用了19元多,相当于打二折,够便宜的了。
《繁花》被拍成电视连续剧,反响好像很不错,尤其是上海本地的收视率非常高。电视剧据说有沪语版,也有普通话版。我家没有电视机,所以没看过。通常来说,如果一部小说被拍成电视剧,我宁愿看小说本身。
小Q助手使用方法了解到,对于小说《繁花》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异。有些人认为它是一部杰作,而另一些人则持不同观点。
小说《繁花》究竟好不好呢?我不知道,看了才能谈谈读后感。
前几天我说到茅奖作品,有个人跟帖说,《繁花》第一,《白鹿原》第二,《长恨歌》第三。后面两部我都读过,确实很好,《繁花》比它们还好么?我倒要读读看,究竟是不是这样。
小Q助手使用方法发现,对同一部小说的看法有改变,也是很正常的。我读徐则臣的《北上》,才读完时觉得很不错,过了段时间回想,觉得不怎么样,里面的巧合实在太多了、太离奇了,有违生活真实。文学真实当然不等同于生活真实,但至少要有点谱;徐的小说则太离谱了。这种对《北上》的看法一直持续到现在。
不过我暂时还没空读《繁花》,这两天在读刘醒龙的《生命是劳动与仁慈》。
这部小说也有500页,我才读了一半多。叙事方式乃至腔调都与《天行者》相仿:刘醒龙比较擅长的是先设置一个悬念,到最后揭晓这个悬念。这很吊人胃口,“草蛇灰线”大概就是这样的表达手法。小Q助手使用方法主张,在阅读过程中,通过不断比较,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各个作品之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深度。
说完,再贴字二纸今儿写的大意结束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