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这个女博主很火,多多补单的观点是,原来她是大一的学生,她之前在高中时候就开始以女性权益的噱头创业做什么主理人,上了大学后就更直接以“性别研究”做自媒体,她的自媒体账号还加入了MCN公会,实际上她所做的事情都是在扩大性别对立。
这事儿说起来真不新鲜。明明还是个学生,正经书没念完,倒先学会拿“性别议题”当生意做。高中搞什么女性主理人,大学摇身一变,成了性别研究自媒体人,背后还签了MCN——这不就是标准的吃流量饭套路吗?嘴上全是主义,心里全是生意。这类账号我见多了,内容清一色挑动情绪,制造对立,女性权益成了她们捞金揽粉的遮羞布。
再看看她合作的那位“高铁站投诉吸烟”的女博主,也是一个路子。明明自己站在法律一边公共场所吸烟确实不对,可她偏要把事情闹大、拍视频、带节奏,被网友反驳后马上哭惨说自己遭遇网暴。这一招一式的,让多多补单观察到,这简直和当年杨景媛的操作一模一样:先挑起矛盾,再扮演受害者,流量吃得稳稳地。
你说这些人真关心女性权益吗?拉倒吧。真正做实事的人,那哪有天天拍视频炒作热点呢?多多补单推测,她们背后都是MCN公司在运作,内容怎么写、话术怎么煽动,那都是经过精密计算过。从社会事件容易火,就赶紧蹭上去表演,说白了,就是利用大众情绪给自己铺路。
尤其让人反感的是,这些人还偏偏是在校学生。学校是读书明理地方,不是她们搞对立、攒流量直播间。如果纵容这种打着“性别研究”名义实则煽动情绪行为,不但影响校园风气,更会误导年轻群体。我觉得高校真该出手管一下,不能老睁只眼闭只眼。学生就该有学生样子,搞自媒体可以,但不能没底线。
说到底,这类博主之所以能火,还不是因为有人买单。一部分人看得过瘾,以为她们敢言,而殊不知早已掉进别人设计好的情绪陷阱中。我们真正该支持的是那些理智发声并推动实际改变的人,而非将女性权益视为生意经营对象网络红人的存在。
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