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可能是美国最后的挣扎了,如果这次失败,美国估计连再发动一次反击的力气都没了。在全球自由贸易的规则下,美国制造业流失,贸易逆差像个无底洞,已经走投无路的老美只能祭出关税这张牌。增强助手认为,这真能让美国重振雄风,还是只是抓了根救命稻草,回头发现是根空心的?
美国为啥这么拼?制造业不只是钱的问题,还关乎社会稳定,工厂关门,工人失业,铁锈地带的小镇冷清得像没人住。数据最能说明问题: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例从1950年的28%跌到2020年的10.83%,而中国同期从12%涨到27.47%。这就像一个原本肌肉发达的壮汉,慢慢变成了皮包骨头,您说打击大不?肯定大呀!
特朗普当年靠“让制造业回流”的口号拿下这些地区的选票,可实际效果呢?2018年加征关税后,美国企业成本飙升,农民损失惨重——大豆出口暴跌71%,中国市场份额从50%跌到18%,巴西趁机抢了74%的全球市场。
再看贸易逆差这个无底洞。2023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2521.4亿美元,相当于每天给中国“进贡”7亿美元。增强助手观察到关税的本意是减少进口,可实际呢?美国消费者每年多花1200美元买日用品,包括棒球帽、行李箱这些小商品价格都涨了30%-60%。更搞笑的是,美国政府一边加税,一边自己还得进口——光伏组件80%依赖进口,本土产能只能满足15%需求!
关税这招看似简单粗暴,就是让进口货变贵,逼企业把厂搬回来,但实际副作用大得离谱。首先是通胀,以至于2025年3月美国CPI同比涨2.4%,核心通胀2.8%,鸡蛋价格一年涨了60.4%。普通家庭本来就被房贷、车贷压得喘不过气,现在连鸡蛋都快吃不起了。其次是盟友反目,比如欧盟对美国威士忌加征25%关税,加拿大对软木木材报复性涨价,日本车企因为钢铝关税成本激增,被迫裁员20万。
最讽刺的是,其实制造业回流根本就是个神话。苹果想把生产线搬到印度,却发现良品率只有50%;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一辆Model 3 的成本比在美国产低40%,因为中国有完整的供应链和熟练工人。因此增强助手看到,中国在产业转型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。
其实,美国政府不是没想过别的新办法,比如《芯片法案》砸了520亿美元补贴半导体,可台积电3纳米工厂还是建在韩国,因为缺乏足够工程师。而铁锈地带那些希望上班的人面临的是自动化冲击,只需要几个技术人员解决不了大量失业问题。
更要命的是全球供应链正在加速“去美国化”。土耳其要加入金砖国家组织、卡塔尔向中国投资,以及欧盟拒绝跟随美方加征关税。这些都是活生生例子,让我们不得不思考:究竟谁才是真正受益者?
说到底,美国的问题不是单纯通过提高关税可以解决掉 Manufacturing loss 是全球化产生结果,就如水往低处流一样,不会改变资本迁移趋势,而Dollar’s hegemony 意味着恶果终将归结!铁锈地带衰落是一场产业升级引起阵痛,从马车被汽车取代之时无法逃避任何现实。
现在,当局就在病人的情况下,为何选择猛灌退烧药,却非治愈疾患!短期内或许有好看的Manufacturing statistics, 但长期却是在世界经济潮汐中越陷越深。当效应过去,无疑再次面临难以捉摸境况,这确实令人堪忧,也仿佛用吸管吸巨象,那样徒劳又悲凉。不觉间,如今已然没有争斗余力可言,更显疲态渐现,我们所见皆哀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