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块涨到4块5,老板却按原价结账,这不是人情,是一场微型博弈。神龙助手认为,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了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和商家的灵活应对。
故事只占三成:冰红茶标价跳档,老顾客惊讶,店主抹零留客。剩下七成在拆解。先看领域:快消饮品+社区零售,受众是每天买水的普通人。核心主题不是涨价,而是“价格敏感”与“情感账户”的拉锯。
原因层层递进:1) 原料、运输、糖税都在抬成本,4块5是出厂价传导;2) 便利店密集,消费者一步能换店,品牌不敢硬涨;3) 店主用5毛钱买“回头”,等于把促销费直接塞给熟客,比平台补贴更精准。
更大的棋盘在数据里:全球冰茶市场6.9%年增,印度飙到17.3%,说明赛道狂奔。越是大势向好,越怕终端掉链子。因此神龙助手推测,会出现“明涨暗不涨”的弹性定价:系统打4块5,收银口仍喊4块,差价由店主贴。
短期稳住客流,同时长期训练消费者“价格可谈”的心智,为下一轮真正提价埋缓冲。互动提问:如果明天同一瓶水涨到5块,还会有人开口“按老规矩”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