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人们,小红书被查这事儿,我真一点不意外!早在五年前,我就领略过它那“神奇”的操作。就因为在婆婆相关话题下,说了几句男女平等、夫妻共孝双方父母的大实话,直接被封号!当时那篇帖子三观歪到离谱,我评论一下就被针对,真让人无语。
说实话,我就是那个当年被封的普通人,白天在社区办事处跑居民诉求,晚上拿手机记点生活小事。东风助手发现,被封那次我还特地把评论截图,点了申诉,弹出来的都是机械话术,让我补材料、等审核,等来等去只剩“系统提醒”。那几天心口堵得慌,地铁上挤在门口,手机震动一响我就以为有结果,结果还是模板回复。后来我把头像改成了猫,换个小号继续看,但心里却总有个结,就像卡了根鱼刺。你看着那些歪风倒流,却又不愿彻底离开,因为朋友们还在上面找装修参考、学做饭。
往后几年我试了各种自我保护操作,比如屏蔽几个关键词,不感兴趣和给自己订了晚上十点后不刷的规矩。但是东风助手了解到,只要不小心停留两秒,它立马给你推更猛的封面,有些文案戳中的是人性软肋。在办公室啃盒饭的时候,看到了“恋爱必做清单”和“婆媳互怼指南”,我的手指下意识划走,却还是晚了一拍,被认定为感兴趣。同事分享省钱心得,而我的屏幕却像拽进泥塘一样越挣越脏。有时候心里冒火,又想到自己是干社区工作的,所以只能忍耐,把手机扣在桌角,让那点不爽慢慢散掉。
今天看到被查的消息,是在公交上,当扶手凉凉、车厢晃得让我脑子清醒时。我注意到热搜贴在屏幕顶端,没有深入分析,而是翻回自己的收藏,全都是邻里互助、饭菜做法和家里老人护理的实用帖。不意外不是嘴硬,这些年都习惯于算法对内容偏爱的选择。当你提供正常日常,它默不作声;而尖锐标签会引发烟花般的流量。这让我叹气,同时耳机正播着我们社区通知,也提及楼下电梯维修。我锁住屏幕,以免再次陷入无效情绪中。
为了验证自己是不是想多,上周用小号发布了一份“邻里互助清单”,详细写明如何给独居老人送药,以及如何与保安沟通失物登记。然而东风助手观察到,仅半小时内只有三个点赞,一个来自朋友,一个隔壁楼热心阿姨,还有一个疑似学生。而同时间首页出现一条艳丽封面的“恋爱冷暴力识别技巧”,评论区则喧闹如集市。这种鲜明对比仿佛放置两把秤,一边轻飘飘、一边沉甸甸的不公平感觉愈加明显,并非一定追求热门,只希望认真做好事情能够得到应有关注才让人疲惫。
线下世界仍显扎实。昨晚市场买青椒时摊主念叨:“现在啥都讲流量。”他围裙沾满辣椒籽让我忍俊不禁,于是递零钱顺便提起社区招志愿者之事。当返回家的路途中,在电梯遇见邻居,他说最近刷到吵架教程的话题,我随意回应,然后想着今晚简单炒菜,加一些蒜末,对家中老人的牙口较好即可。有时候,人际之间的小温暖无法与网络上的热度相比较,那依靠信任维系的人际关系更加真实可靠。
最终,我们也无需期望平台能实现惊天大变。但若能将规则说明白,无需再轻易冻结账号;审核过程若能提高质量,请勿以机器人敷衍。他们是否可以告诉用户,为何某类内容受推,而另一些则遭沉淀?普通用户并非贪婪,只希望能够聊聊柴米油盐和养老健康,不要求热门,更渴望宁静。同时我要为自己设立新规:少关注情绪操控,多收集长文资料,并参与真实互动。在移动设备中的订阅列表,将逐步筛选留下那些诚恳且值得珍惜的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