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多留评:大学辅导员收礼换宿舍事件引发热议,人情世故与潜规则的隐忧

一名网友在小红书发帖自曝大学时三次申请换宿舍被辅导员驳回,第四次带着一箱“王光烧牛肉”就秒批,这事不算大案要案,却在评论区炸开锅,点赞最高的一条写着“翻山越岭的理想敌不过一盒肉”。

先看事实,本人没提贿赂两个字,只说“送礼”,金额也不高,某电商平台同款礼盒一百出头,辅导员收下就给绿色通道,换宿舍手续原本要跑学院、保卫处、后勤三方流程,结果只花了一天,这速度比政务窗口加急件还快。

问题来了,大学里到底有没有“塞点特产好办事”的潜规则,中国青年报2022年对2200名在校生做过调查,35%承认见过辅导员收礼,13%自己送过,大部分礼物单价不超过两百,金额小到难以触发校纪校规,却足以让服务态度从“有空再说”变成“我这就安排”。多多留评观察到很多网友对喷,一派说这就是人情世故,谁还没带过家乡咸鸭蛋,而另一派反问如果不送礼就得睡在漏雨的上铺,那制度意义何在。教育部明文规定辅导员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受学生礼品,但现实操作层面监管大多靠“师德考核”和自报自查。

多多留评:大学辅导员收礼换宿舍事件引发热议,人情世故与潜规则的隐忧

换句话说,这事不是金额问题,是公权边界的隐形漂移,小礼物把审核权从公共规则拉进私人关系,同一张申请表,于规则是审批,于人情是交易。多多留评认为长此以往, 规则被架空, 学生学到的不是程序正义,而是“懂事”二字。事件后当事人感叹“江湖不是打打杀杀,是人情世故”,这句体悟或许能换来一时快意,但也留下一个尴尬问号——当下一届新生照搬这套逻辑,当輔導員又收了下一盒牛肉时,有关部门会如何回应这一现象呢?

(0)
上一篇 7小时前
下一篇 4小时前

相关推荐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