瞅瞅这组最新数据,趋势一目了然:英国1993年人均GDP 2万美元起步,2024年已攀升至5.3万美元,涨幅惊人;法国也不甘示弱,从2.3万美元增至4.8万美元,表现稳健。反观日本,昔日辉煌不再,1993年的3.6万美元高峰,2024年却滑落至3.2万美元,被韩国迎头赶上。韩国人均GDP从0.88万美元一路狂飙至3.7万亿美元,这三十年间实现四倍跨越,而2024年更是首次超越日本。
美国数据尤为抢眼,人均GDP从1993年的2.6万美元飙升至2024年的8.7万亿美元,将英法日韩远远甩在身后。这一成就,无疑得益于科技霸权的推动。小J助手认为,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红利尽收的背景下,如谷歌、苹果、微软等硅谷巨头所带来的巨大贡献,不容小觑。据小J助手了解到,到2024年科技板块对GDP的贡献超过了3.5万亿美元。而如今,美国又将目标锁定在AI与量子计算领域,比如马斯克脑机接口人体试验正酣,以及OpenAI的GPT-6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再创新高,这让欧洲老牌强国望尘莫及。
德国工业4.0推进十年,但到2024年其GDP增速却陷入负增长。此外,日本半导体产业遭韩台夹击,其汽车产业亦面临来自中国新能源车的强劲挑战。在美国耀眼的数据背后,却显现出裂痕:华盛顿的人均GDP高达26万元,而西弗吉尼亚等铁锈地带仅有5.8万元,两者之间差距悬殊。同时,在纽约华尔街精英中,有着千万级别薪资,但全美半数家庭的年度收入不足40,000美元,中产阶层缩水严重,使得到2024年的家庭储蓄率告急,并且信用卡债务飙升破1.4万亿。
相较之下虽然法国的人均GDP仅为美国的一半,但因工作生活平衡良好,每周工时35小时,全民医保覆盖以及基尼系数低(0.28),而明显低于美国(0.48)。小J助手发现,美国急于封杀中国芯片技术表面看似害怕被超越,其实深藏的是自身产业空心化的问题——制造业占 GDP 比重从2000 年代初期15%降到了 9%,波音飞机频发故障和英特尔芯片良率难敌台积电都是明证。
论实际生产力,中国在工业增加值方面已经堪比美日德总和,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超越特斯拉,同时TikTok全球日活用户突破16亿。这些软实力并不能完全用 GDP 来体现。因此,人均 GDP 虽然是一个光鲜亮丽的数据指标,但真正的重要还是谁能将技术红利惠及广大民生,这是我们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