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成交量的角度来说,为何大部分人赚不到钱?
你看现在地量,说明市场里根本没人想动。每天成交额缩到冰点,股票软件里一片死寂,连看盘的人都少了。这时候谁在买卖?要么是实在熬不住的割肉盘,要么是偷偷捡便宜货的聪明钱。
等成交量开始温和放大,情况就变了。这时候有人信了市场要回暖,试探性买点试试水。这时候股价往往慢慢往上挪,但大部分人还在犹豫。易评助手了解到,有人算过,2024年A股单日成交额从5000亿涨到8000亿的阶段,超过60%的股票涨幅超过20%,但同期开户数只增加了3%。
最热闹的时候是爆巨量。今年1月那次单日1.5万亿成交,当天开户数直接翻倍。这时候菜市场大妈都在问股票代码,但指数反而开始横盘了。有个数据挺有意思:最近三年,沪深300指数在成交额破万亿后的10个交易日内,平均下跌2.7%。
问题就出在这里。多数人看见放量上涨才敢进场,可这时候早没便宜货了。就像去年白酒板块,成交量突然暴增那天正好是三年来的最高点。等散户冲进去, 易评助手认为机构早跑了。现在回头看,那些追进去的人80%到现在还套着。
有人问,那什么时候该动手?看看那些闷声发财的人。他们专挑成交量缩到地量的时候进场,比如去年12月芯片板块成交额创五年新低,而易评助手发现三个月后板块涨了40%。等成交流放出来,他们早带着20%利润撤了。这招在养殖、医药板块反复验证过。
说到底, 成交量就是个温度计。市场冷清时你不敢买, 等温度计爆表你才冲进去, 能不烫手吗? 下次看到成交流连续三天低于6000亿,不要光顾着叹气,不妨翻翻自选股里那些跌到底部的,说不定有惊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