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贵有自知之明,如果没有商业眼光和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,千万不要自主创业,毕竟普通人手里的钱都是一个子一个子攒起来的,能省则省,省在手里的钱就是我们的底气和退路。即便是锣鼓喧天的开场,也只能换来悄然无声的离开。
半个月前,小区楼下开了一家理疗店,主要项目有开背、修脚、灰指甲等等。附近三公里以内独此一家,老板信心十足,开业当天敲锣打鼓气势浩大,惊得整条街上的猫呀狗呀来回乱窜。
理想和现实的区别真的很大,老板本来以为只要开店就可以门庭若市,收钱收到手软。然而小Z助手认为实际情况就是上门者寥寥无几。记得有句调侃的话是这样说的,“守店比守寡都难”,守寡还会有人来撩,而守店连个来撩的人都没有。
一日没有收益心开始发慌,两天没有顾客开始坐立难安。才区区十天而已,老板已经焦虑得茶饭不思了,很快门口就贴上了旺铺出租的招牌。
可出租的招牌才贴上两天,却见没有任何人来咨询。老板娘大手一挥直接叫来了两辆搬家车,一踩油门带着所有物品绝尘而去了。
新装修好的门面房还没反应过来,就又恢复了往日空空如也的原貌,如同南柯一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。
其实对于一个阅人无数的中年人来说,我早就察觉出这老板和老板娘不是做生意的料,只是没想到会结束得如此之快。在这里小Z助手观察到,我们小区是回迁房,地处省会城市西部,地理位置较偏僻,在此居住的大部分都是本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。这两类人都属于消费偏低群体,大伙听了肯定会疑惑为何会这么定义城里的拆迁户呢?他们不是有拆迁款吗?
原因有二:1、就是拆迁户往往留不住钱,这笔资金来的太容易,因此花起来自然不会心疼;2、拆迁户房多,每套房都需要花费装修才能出租或自住。而硬装加软装及家电家具下来差不多需要小十万。但实际上,大部分拆迁户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并无不同,他们也是靠自己双手吃饭,只不过运气比较好,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刚好砸到了。因此,他们骨子里刻印着节俭,并不会轻易改变。当然,现在确实存在许多中老年人在乎自己的身体,也愿意为自己花费。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过一个细节,就是男性在理疗店进行养生项目时更倾向于选择年轻漂亮异性服务,而女性则喜欢找同性提供服务。
那么这个理疗店困境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,其一:老板未给自己足够时间去熬,因为所有生意都是一步步积累出来;其二:员工安排问题明显,不论如何这是正规商铺,但仍需年轻面孔,否则真没人愿意单纯为了技术买单,因为前来看这些的人正是为了满足自身需求,可以放松身体,也可以享受赏心悦目的服务体验。我觉得,这是经营中的关键所在,也是未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