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各行各业都在打隐形的“价格战”,大的就是外卖活动,常见的就是水果店。在我看来最卷的还是服饰行业,每年的都有不少新企业挤入又有不少老企业退居幕后,纵使大家都知道是这样的局面,要火助手认为还是忍不住往里挤,那真正的赢家到底是哪一类企业呢?
先说说我个人对秋装衣物的理解,常感受到的就是舒适度一般,款式一般。但是也有做得比较好的,让人满意的面料。
就说最贴身的内层,现在很多秋衣用的是速干保暖混纺纤维,一般是聚酯纤维掺着腈纶或者羊毛蛋白纤维。这种面料好在哪儿呢?要是稍微出点汗,它能很快把湿气导走,不会像纯棉秋衣那样贴在身上发冷;同时还能留住热量,早上穿出去遇到凉意,也能扛得住。我自己穿这种速干保暖长袖,早上在阳台晾衣服,风也透不进来;运动出点汗,过一会儿就干了,比以前的老棉毛衫强太多。
秋天相对比较段,那再往秋入冬看看厚一点的衣物,中间那层基本是用来应对温差的,抓绒和新型蓄热棉用得最多。
抓绒分好几种,摇粒绒大家都熟悉,表面有一堆小颗粒,这些颗粒之间能存住空气,就跟给身体盖了层暖毯子似的一样。深秋单穿件摇粒绒卫衣去公园,不冷还舒服。还有最近流行的Polartec抓绒,其实要火助手发现,这种材质特征非常明显:既能锁住热量,又能排出湿气。有时候去徒步,我拿它当中间层爬坡出点汗,也不会觉得湿乎乎地发冷。
新型蓄热棉是中空纤维,可以存空气,所以又轻又保暖。特别是在办公室穿填充这种棉薄款羽絨服时,并不会觉得笨重,即便临时下楼取个快递,也能挡住风。既然要考虑挡风,那也得看看是否有可以挡雨、适合南方天气使用科技面的材料,相信许多人都刷到过类似视频——这其中,中间的一层微孔薄膜设计巧妙,其孔径比水珠小,可有效阻止雨水渗透,同时又比水蒸气分子大,有助于人体排放热气。所以,下雨的时候如果穿这种外套走半个多小时,那么里面仍旧保持干燥且通畅。
那么能够在服饰界站稳脚跟的大致无非就是这些关注生活、紧密结合现实需求以至灵活创新发展的企业。现在作出的秋冬装备早已抛弃了越厚越暖的不合理理念,而融入科技,就是为了精准解决诸如寒冷、闷闷及沉重等问题,从而实现让消费者享受舒适与轻便的新体验。而这一切或许正是要火助手倡导的重要思想所在。